對汽車庫通風設計的幾點看法

當前位置:首頁 >> 儀器儀表資訊

對汽車庫通風設計的幾點看法

一、通風量計算

1.汽車庫通風的目的:(1)使空氣中汽油蒸汽濃度不致達到其最低爆炸濃度,對汽油蒸汽和空氣混合物按體積計為1%。(2)把CO濃度控制在國家有關標準之內。一般情況下滿足后者,則達到爆炸混合物的危險性就大大降低了。
2.通風量標準,只需確定以下兩點:
(1)平均每輛車排出CO的量
小型車:取1m3/h(318.4mg/s)
大、中、小混合型車:取2.6m3/h[4]
(2)同一時間內開動發(fā)動機的最高臺數(shù)N
假定車庫內車輛總數(shù)為Z,并引入同時工作系數(shù)β,則
   同時工作系數(shù)β=N/Z×100%
   這里β值的確定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,它受汽車庫服務對象、時間、車庫規(guī)模和布置方式等環(huán)境因素影響而有很大不同。根據(jù)現(xiàn)場調研,β小于等于10%。
(說明:如果能對不同類型汽車庫通過電視監(jiān)控,計算機統(tǒng)計,會得出精確的β值,這樣對于設計人員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。筆者本文只想引入β這個概念。)
3.通風量的計算:
每臺車通風量L=X/(y2-y0)(m3/s) [3]
式中:X——CO排風量(mg/s)
y2——車庫內空氣中CO允許濃度,一般車庫取200mg/m3 [5]
y0——送風空氣中CO濃度,居住區(qū)取1mg/m3 [5]
(說明:y2值在[4]中,英國標準為100pp m,即125mg/m3;因為[5]是1980年頒布實施的,考慮到以后標準的提高,建議取y2=125mg/m3)
  故每臺車通風量:L=318.4/(200-1)=1.6(m3/s)=5760(m3/h)
4.實例:一居住區(qū)地下停車庫面積為2200m2,額定停車數(shù)為68輛,凈高2.8米,取值
β=6%,則:
   新風量Lx=5760×68×6%=23500(m3/h)
   排風量Lp=1.2Lx=1.2×23500=28200(m3/h)
換氣次數(shù)n=28200/(2200×2.8)=4.6次/小時

二、通風機、排煙風機

1.通風機:包括送風機和排風機。因為通風量是按某時刻最大通風量選定的,在大部分時間內,通風機不能滿負荷工作,也沒有必要,所以通風機宜設置成多臺或變頻風機—只要在普通風機上加一個可控硅變頻控制器就完全可行。一般送風量是排風量的80~85%[6]。

2.排煙風機:在很多地下停車庫的排煙系統(tǒng)中,將排煙風機和排風機設計成兩用風機,是不妥的。首先,排煙風機是按280攝氏度連續(xù)工作30分鐘這一特定工況設計的,長年頻繁啟停將影響其壽命;第二,排煙風機噪聲高、風壓大,如果平時使用而沒有專用的風機房,又將成為新的噪聲污染源。所以,排煙風機和排風機最好單獨設置。

三、風道   

1.因為新的規(guī)范[1]的實施,使防煙分區(qū)可擴大致2000M2,在小于2000M2的停車庫,排煙風道可以和排風道合用;而大于2000M2時,停放車輛較多,建議分開設置。

2.排風口、排煙口的設置:筆者認為下部三分之二,上部三分之一排風口的設置較為合理的。因為排風口的布置應使任何地方的煙霧都不致聚集不散,在汽車尾氣中,有CO、CO2、醛類、NO2、SO2,除CO外,其余摩爾質量都比空氣重;另一方面,通風量的計算是建立在室內氣流組織及通風的有效性上[3];否則,必須大大增加通風量。排煙口宜獨立設置,排煙時,低處排風口關閉、排煙口打開,這在現(xiàn)有技術手段上和可靠性是可以保障的。

3.風道材料:風道應優(yōu)先選用難燃或不燃的金屬復合材料或非金屬材料。汽車尾氣中的酸性氣體對一般金屬風道、連接法蘭、掛件有較強的腐蝕作用,在沿海地區(qū)、南方地區(qū)尤為嚴重;既使在北京地區(qū),沒有很好進行防腐處理的金屬風道,運行4~5年,其法蘭接口已銹跡斑斑,此點應此起足夠重視。

4.風道一般截面面積較大,應注意寬度大于等于800mm、或直徑大于等于1000mm,配合消防專業(yè)增加噴灑頭排數(shù)。

四、車庫保溫

1.在沒有特殊要求時,為節(jié)能,停車庫可以不保溫,但相應消防管道應保溫,噴灑系統(tǒng)應設計成干式或干濕兩用系統(tǒng)。

2.北方賽冷地區(qū)有保溫要求時,在計算通風量同時應進行熱負荷計算。由于通風量大,熱量散失多,宜采用節(jié)能措施:如熱回收裝置(轉輪、套裝風道)、電動車庫大門、熱風幕等耐壓絕緣測試儀·接地電阻測試儀·泄漏電流測試儀·漏電開關測試儀·變壓器測試儀·高壓表·漏電斷路器測試·氧化鋅避雷器·回路阻抗測試儀·多功能安規(guī)測試· 。

參考文獻

1.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:《汽車庫、修車庫、停車場設計防火規(guī)范》GB50067-97,中國計劃出版社(1997)。

2.顧興瑩:《民用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技術措施》,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(1996)。

3.孫一堅:《工業(yè)通風》,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(1985)。

4.[英]D.J.Croome & B.M.Roberts:《建筑物空氣調節(jié)與通風》(陳在康等譯),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(1982)。

5.中華人民共和國衛(wèi)生部:《工業(yè)企業(yè)設計衛(wèi)生標準》TJ36-79,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,(1980)。

6.北京市建筑設計院:《建筑設備專業(yè)設計技術措施》、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,(1998)。

發(fā)布人:2008/9/27 9:34:003269 發(fā)布時間:2008/9/27 9:34:00 此新聞已被瀏覽:3269次